文/北國之春
最近無意間看到一位果食網友推薦了一本書《飯水分離》,出於好奇,在淘寶網購了一本來看,想不到作者竟然是韓國人,由此聯想到之前一位古中醫說過的,要想學習地道的中醫,建議多看看日本和韓國人著的醫書,因為他們對古中醫思想有較好的傳承;又據另一位外治手法了得的醫生朋友也說,最喜歡看日本和韓國人寫的醫書。
當又看到作者在開篇也提到,這個思想的最早淵源出自於一位道家高人,這更激起我滿腔好奇,仔細看完才發現書中提出的觀念並不深奧,甚至可說非常樸實,前面用不多的篇幅介紹完主旨思想,接著用較大篇幅著重指導各種飲食修行法,最後再摘錄一些使用飯食分離法成功調治好疾病的典型事例及注意事項。
最主要的所提倡的方法都是順應自然,符合大道至簡的宗旨的,讓讀者不需花任何代價就能輕鬆嘗試,而且沒有副作用,所以看書過程我立馬開始了實踐,特別有關飲水問題的實踐體悟,讓人不由自主產生掙脫直觀式醫學理論困擾,厘清現實為何與自然脫節的困頓之感。
正如凡事都有因緣,為何我偏偏對飲水問題會如此糾結與上心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身邊的親朋、同事無不每天如在走程式似的,人人不管需不需要,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端著杯子不是喝水就是喝茶,如果外出還會拎著一杯水隨時備著,又或者沒有條件的,到了地方或晚上回家,必定把當天落下的水喝足了。
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很多年了吧,而早一輩如我已故的爺爺奶奶那輩的前人或現在仍窮居窮鄉僻壤山溝的人們都沒有這樣的習慣,更別說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裏也沒有哪個朝代像今天這樣的,如此刻意強調「常人每天要喝足八杯水」的理念,這其實是近百年西醫份子直觀學說引申出來的,因為西方醫學通過直觀研究發現人體既然有70%的水份,那麼每天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符合健康之道,加上電視報紙狂轟濫炸洗腦的結果,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現狀。
真正促使我深入反思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是因為母親生病後,這麼多年雖經多方尋醫問藥,但效果不是不如人意,就是病情反反復複,這不得不讓人反觀她的生活中種種的陋習,其中最讓人深惡痛絕就是從未斷過盲目飲水的問題了,不僅如此她已把這個習慣上升到等同人能正常活命這樣的高度,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
最令人揪心的,母親在深受病痛折磨的情況下,仍時時不忘喝水「排毒」這個重任,只要一開始恢復點胃口她又開始不管不顧地大量喝水喝茶,根本不顧身體體質是否下降,每天有沒有排汗,更甚的渾然不覺反反復復出現的腳部水腫問題與此有何密切關係,這就是理念殺人兵不刃血啊。
難怪得道高人元吾氏說:「疾病的根源是思想錯誤。」母親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就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但再高明的醫生也只能治病不能「治」習慣,所以疾病才會如此反反復復纏纏綿綿。當我指出母親這種不當的飲水思想時,她卻理直氣壯地反駁說:「以前不是你在強調要讓我們多喝水的嗎?每次回家就督促我們每天要喝八杯水,現在又說喝水不好了,喝與不喝都是你說,讓別人怎麼信。」
起初我都被將得啞口無言,是啊!我也曾是電視報紙的受害者啊,無奈深思之後我回答說:「對於一個人18歲和38歲時分別說的話你更信哪一個?」但每次都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講不清,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在心裏糾結著,早就想排解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正像「風林火山」的空間裏的一句話——「幸福不會遺漏任何人,遲早有一天它會找到你,若渴望,請等待」。真的!請相信,只要誠心敬意,真的能夠心想事成,讓我卸下心結的轉機出現在這本書的出現及我有了切實體悟之後。
繼續回到這本書的觀點上。
該書宣導的主旨:飯水(水涵蓋所有液體類如湯、粥、飲料等等軟性食物)混合飲食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因為按照萬物陰陽一一相對應的特性,如白天屬陽,晚上屬陰;固體食物屬陽,液體食物屬陰;固體食物屬火,液體食物屬水;同理,身體吸入氧氣屬於陽氣韻,分解消化食物屬於陰氣韻……,如果不分屬性不分時段胡亂補胡亂吃,如白天應該重視固護陽氣韻的時候,偏偏飯水同食,相當於用水的陰性抵消或削弱火性特質,勢必影響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又或者,由於暴飲暴食胃裏始終殘存食物,身體一直處於陰氣韻的狀態而無暇顧及陽氣韻的培護,人體就容易出現呼吸短促精神不足的現象,故每天保持適度饑餓感非常重要,作者甚至對重病病人的調治提出一日兩餐,一日一餐甚至更甚的有必要的還要配合適當斷食等等系列的指導建議,而陽氣韻充足時人不僅神清氣爽,呼吸綿長,思維也很敏捷。
而作者對於飲水必要性的觀點不僅深深觸動我更激發我產生無限遐想,如他說:不必刻意飲水,只在身體需要的時候適量飲用,因為身體自然會從攝入的食物當中提取水分,更不必說身體自有其智慧,它自動會從人們沐浴等等行為甚至從濕潤的空氣中吸取水分,只是人們自作聰明僅把眼光局限於刻意地飲用行動上,以為只能靠這種直接的方式來補充,這其實是非常狹隘而膚淺的。
如果個人覺得確實有很必要飲水的也應該在飯食一或兩個小時以後攝入,當然最好是在晚上屬陰的時段(也是在晚飯後一或兩個小時後)飲用更能順天得勢,這就是順應自然宇宙規律天人合一(人身體是個小宇宙)和諧共生的道理,正所謂:順天者生,逆天者亡,人如果長期逆天而行怎會不得病呢?
本書作者以系統而拔高視野的角度啟發讀者從宇宙規律自然運行的高度來分析判斷問題,所以同樣的觀點經由他點出能給人撥雲見日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古中醫所說的「他們有較好傳承」的原因,因為他們始終能站在大道、宇宙、自然規律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高度來分析傳達資訊,讓人堅信運作了萬萬億億年的自然規律始終沒有改變,雖然各朝代或時期所作的闡釋稍有不同如必須結合當期或時代的特點,但根本宗旨始終是大道至簡,順應自然的,這就叫傳承!
再縱觀我們國內的情況,其實也早有一些先知先覺的高人、名醫也一直在默默地傳遞著這樣的資訊,但由於當今所處仍是現代式西醫理念處於壓倒性統治地位的局面,他們的聲音十分微弱,甚至沒有市場,所以普通民眾難以接觸或者看到了也不一定會相信,所幸通過網路我無意收集了一些書或高人、名醫、名人有關這方面的心得和摘句,特摘錄如下作為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如:油麻菜QQ空間非常推崇的一位道家高人張至順老道長說:「不口渴為什麼要喝水?」
又據同樣是該空間的一篇博文「廈門中醫世家(下)——中醫的哲學」:
在紀錄閩南中醫世家白家母子的這幾天,我發現他們母子倆從來不喝水,至少沒有像地道閩南人一樣見面先泡茶待客,一起吃飯的時候更不得了了,我發現白醫生連菜湯都不喝!
「我從小不喝水的,更不要說喝茶了。」為什麼啊?白醫生沒有說為什麼,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所有賣茶的人都說喝茶有這個好那個好,沒有一個說它有什麼不好,這就不對了吧?」
在道觀辟穀的時候,蕭道長最常問的一句就是:「口水怎麼樣?」他認為辟穀期間最好把水穀也辟了,如果可以忍受最好不要喝水,因為一喝水你的口就更渴了,辟穀時身體對外獲取能量依賴消失了,自身的元神開始啟動「天一生水」........越喝越渴,一個似乎很悖論的建議,事實上果真如此。
我是在辟穀第三天開始飲水的,先是用礦泉水的蓋子來一口,之後我明白了,真的是越飲越渴,除了口,還有心,辟穀之後,至少我知道:人體是不需要那麼多水的,口不渴不要喝,或者少喝,聽身體的沒錯。
「茶喝多了對骨頭有影響,會引起骨質疏鬆,而且增加腎臟的負擔」,看我還在追問,白醫生說:「如果別人泡好了茶你就喝兩杯,但是不要每天都拎著一罐茶到處溜達啦。」
北京中醫界名醫徐文斌說:
「1、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麼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餘地,方便消化吸收,現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
喝水的學問還在於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2、喝凍水、凍飲料,牲口不如:
冷飲喝到胃裏,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 .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
又據一個有據可查的實例(原來收藏在bd空間裏的,後空間搞升級一些博文無故不是丟失就是被鎖,這篇文章也不了了之了),最後我是憑記憶大概描述給母親聽:孫中山先生長期受胃病折磨,看遍他所能接觸到的中西名醫一直看不好,直到有一次一位日本老人(還是一位醫生記不大清了)勸導他讓他改掉喜歡吃粥的習慣改為只吃乾飯類的幹性食物(好象早上也是吃的炒飯等),終於徹底治好了幾十年的老胃病。
為何強調不渴不喝和不要飯水同食,清朝名醫黃元禦著的《四聖心源》(李玉賓主校)早已把道理講得很清楚:水榖入胃,消於脾陽,水之消化,較難於榖,意是水和糧食進入胃中,需要依靠脾陽予以消化,但脾胃對水的消化較難於對糧食的消化。飯水同食勢必影響甚至抵消脾陽的運化能力,所以要分開攝入。即便如此飲用也要有前提,那就是不渴不喝,同樣依據該書所述「火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意思是當脾胃處於火氣、陽氣暢旺的時候,水進入胃裏很快就會被汽化蒸騰(接下來是「化為霧氣,遊溢而上,歸於肺家」),這時喝就不會給身體造成負擔,這就是身體自動發出的口渴的信號(當然飲湯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但西方式直觀理論卻恰恰相反,強調:每天要保證攝入充足水分,因為若等身體發出口渴信號,說明身體嚴重缺水,這當然是非常謬誤的。
等等還有諸多例子都一一列舉給母親,但她看是看了聽也聽了,不是水過鴨背就是左耳進右耳出,因為事後她仍然繼續堅持她的歪理,只能說媒體的作用真的太強大了!
最讓我悔不當初的一次經歷,本來只是好意打開馬來西亞保健醫生溫秀枝講解製作環保酵素的視頻給她看以長長見識,誰知看完後她唯一印象深刻的卻是溫醫生強調的:人體有70%的水分,每個人每天都應該飲用3000CC的水。結果她立馬就把這當成自己應該繼續牛飲的有力證據來反駁我,真是把我氣到張牙舞爪呲牙裂齒的,差點為之氣結。
無奈之下,針對母親在乎肥胖這樣的問題,我又處心積慮地提示母親注意溫醫生的體態:典型的水肥型體型。雖然她吃素十幾二十年但由於常年大量飲水,所以體型始終保持水胖型(這就是很多普通百姓常說的喝水也會胖的原因,其實這樣體形的人,脾胃通常是不好的)。而真正沒有這樣過量飲水而且又是素食(或葷素搭配)得當的人,其實身體各部位的比例一定是均稱協調的,因為身體自有智慧,它自己知道哪裡該長哪裡不該長。
當看完書後的某個中午,母親正坐在陽臺一邊剝著板栗曬著曖曖的冬陽,我刻意端著一碗炒麵坐到她身邊,又開始進行蓄謀已久地攻心戰(早前的某個晚上我已經向她預告過正在進行的飯水分離試驗,大概談了一些體驗,這次我又繼續絮絮叨叨地開始自說自話,習慣她從頭至尾都不置一語了)。
母親瞄一眼我的碗叨了一句:「又吃炒麵?」
「是的,今晚還要吃炒飯咧,嗯,想想看是芋頭、冬豆炒飯還是煮紅薯飯呢?」
母親不理會繼續埋頭仔細剝著板栗。
我也自顧自地說:「經過這段時間的試驗,我發現胃口好很多嘞喔,首先打嗝少了,大便也開始逐漸變好轉……但是昨晚我有些放鬆,多吃了幾個冷冷的橘子,結果今天早上拉肚子了,看來調理階段還是要嚴守規舉,除非等腸胃真調好了,但按照書上講的,吃也要在飯後一個或者兩個小時後吃,當然目前情況看最好吃曖過的好些。」
到重點了,母親仍專注地盯著她手上的動作,彷彿當我不存在似的,那眼神一點都不曾與我發生過交集。
「這段時間我一直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吃乾食物下去一點水都不喝,而且是整天都沒有喝一點水哦,胃裏竟然也能很快地產生很多消化液,因為當某餐吃得多一點時,不久後反芻出來,會有很多的水分,明顯不單單是口水的感覺,我在想這麼多的消化液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分泌出來,快的話我猜也就幾分鐘吧,慢的不過十多二十分鐘左右,照道理講它不是事先儲藏在某個地方等著的,因為就像人的眼淚一樣,肯定也是沒有地方預先存放著的,但它瞬間產生了,這多麼神奇!否則如果是事先預存的,該存多少呢?它又怎麼知道我要哭多久呢?!」
說完我盯著母親,看她的反應,終於她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起來,抬起頭笑著對我說:「它是沒曉得你要哭幾久?!那為什麼有的人哭到眼淚都乾了呢?」
我回答說:「那當然啦,哪個喊你哭更久?那種時候身體都要被哭傷了,還有眼淚?……為什麼會隨時哭隨時有呢?而且是瞬間就有,你說奇怪不奇怪?身體真是太神奇啦!我在想這是不是和天下雨是一個道理呢,你看天並沒有大量儲雨水的地方,但在需要時能瞬間下起傾盆大雨,其實它是以另外的方式儲存在雲裏了,雖然看不見不要以為它沒有,這就是自然界神奇奧妙的地方。其實人的消化液和眼淚何嘗又不是如此?比如消化液只要你一吃東西下去它就開始給你分泌,很快的。我這段時間都在體會這種感覺,真的很神奇,如果這個時候卻喝水或湯下去,身體肯定被誤導以為不用分泌了,不是馬上停止就是分泌出的消化液被混雜在水啊湯裏面去,根本就不能或者只有局部能接觸食物,更不用講那些油脂啊特別是愛吃肉的喝燉湯的,油脂全都自然浮在面上了,導致消化不徹底自然就產生積食,胃酸由此形成。……想想也不難理解哦,碗裏有油脂都很難洗掉,何況腸子還沒有碗這麼光滑,它也不可能像胃一樣能分泌消化液,吃完飯馬上喝水能把附著在腸壁的油脂都沖下去?我現在的明顯感覺,當採取飯水分離的方法後,胃酸的感覺真的感覺不到了。但是今早我還是大意了,繼續熱昨晚吃剩的紅薯粥(申明:書上說並不是說不可以吃粥,只是強調要根據個人需要,而且要在晚餐吃),結果又有點胃酸的感覺,昨晚吃就沒有這種現象,真的不服不行。”
說完,我特意拿書給她念那些調治好的病患事例,她竟然也耐著性子聽(其實她一貫都這樣,次次都擺出一副言聽計從的姿態,心從來都是遊移在外不在當下的)。但不管怎樣只要有一線希望我都不放棄,唯一需注意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再強硬要求更不該作繭自縛自我糾結。
最後她竟然真拿起那本書緩緩地從第一頁翻看,我如釋重負:謝天謝地!母親終於肯看(聽)了,至於能不能看得進,又能接受多少?我不敢再像以住那樣盲目樂觀,因為每天她仍深陷在先進知識和理念的狂轟濫炸中,我只能說,一切隨緣吧,畢竟個人有個人的造化。
正如世上沒有包醫百病的藥一樣,該書所宣導的養生觀點也肯定不能說適應所有人,我只結合自己及母親的情況,姑且把這種方法局限在適合脾虛的患者身上可能較妥當,因為正如另一個得道高人肯恩.威爾伯說的,要用整合和全觀的觀點看問題,即其實每一種觀點都是正確的,每一個觀點都適合某一部分的人群。
所以如果覺得有用試試無妨,因為沒有副作用,認為不恰當的就當水過鴨背看過就算,君不見果食者還常年只吃生冷的蔬菜水果,照樣活得活色生香,更有甚者,外國一個食氣者已幾十年滴食不進也照樣活得好好的,當然那是極少數更高層次甚至是帶著使命的修行人的作為,作為普通人不提倡盲目模仿。
但畢竟當今所處是一個資訊爆炸發展的時代,各種資訊、知識魚目混珠同時展現,如果不放寬心量,擴充見識,你又怎能保證你所堅持的習慣是適合你或是對的呢?!更別說擴展自己修心養身的體驗。就像牛奶、疫苗和轉基因等等問題我們都瞭解嗎?如果查明危害是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就像最著名的醫藥醜聞「反應停」事件使全球誕生了兩萬個沒有手腳像海豹的嬰兒;前幾年的含PPA感冒藥致心臟損害事件,最近在中國發生的年發生的息斯敏事件,直到有媒體發報《問責息斯敏:誰為你的16年之過埋單?》人們才驚覺醒悟……到時怎麼彌補?!
只有看清所有的問題時,我們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正確答案,所以接受自己能接受的,就把作者的觀點當成擴展自己思維的又一個資訊,不強求,不苛責,把接受——當美德!
延伸閱讀:
◎ 李祥文 著 ◎八正文化 出版
《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
最近無意間看到一位果食網友推薦了一本書《飯水分離》,出於好奇,在淘寶網購了一本來看,想不到作者竟然是韓國人,由此聯想到之前一位古中醫說過的,要想學習地道的中醫,建議多看看日本和韓國人著的醫書,因為他們對古中醫思想有較好的傳承;又據另一位外治手法了得的醫生朋友也說,最喜歡看日本和韓國人寫的醫書。
當又看到作者在開篇也提到,這個思想的最早淵源出自於一位道家高人,這更激起我滿腔好奇,仔細看完才發現書中提出的觀念並不深奧,甚至可說非常樸實,前面用不多的篇幅介紹完主旨思想,接著用較大篇幅著重指導各種飲食修行法,最後再摘錄一些使用飯食分離法成功調治好疾病的典型事例及注意事項。
最主要的所提倡的方法都是順應自然,符合大道至簡的宗旨的,讓讀者不需花任何代價就能輕鬆嘗試,而且沒有副作用,所以看書過程我立馬開始了實踐,特別有關飲水問題的實踐體悟,讓人不由自主產生掙脫直觀式醫學理論困擾,厘清現實為何與自然脫節的困頓之感。
正如凡事都有因緣,為何我偏偏對飲水問題會如此糾結與上心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不知從何時開始身邊的親朋、同事無不每天如在走程式似的,人人不管需不需要,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端著杯子不是喝水就是喝茶,如果外出還會拎著一杯水隨時備著,又或者沒有條件的,到了地方或晚上回家,必定把當天落下的水喝足了。
這種現象已持續了很多年了吧,而早一輩如我已故的爺爺奶奶那輩的前人或現在仍窮居窮鄉僻壤山溝的人們都沒有這樣的習慣,更別說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裏也沒有哪個朝代像今天這樣的,如此刻意強調「常人每天要喝足八杯水」的理念,這其實是近百年西醫份子直觀學說引申出來的,因為西方醫學通過直觀研究發現人體既然有70%的水份,那麼每天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才符合健康之道,加上電視報紙狂轟濫炸洗腦的結果,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現狀。
真正促使我深入反思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是因為母親生病後,這麼多年雖經多方尋醫問藥,但效果不是不如人意,就是病情反反復複,這不得不讓人反觀她的生活中種種的陋習,其中最讓人深惡痛絕就是從未斷過盲目飲水的問題了,不僅如此她已把這個習慣上升到等同人能正常活命這樣的高度,這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
最令人揪心的,母親在深受病痛折磨的情況下,仍時時不忘喝水「排毒」這個重任,只要一開始恢復點胃口她又開始不管不顧地大量喝水喝茶,根本不顧身體體質是否下降,每天有沒有排汗,更甚的渾然不覺反反復復出現的腳部水腫問題與此有何密切關係,這就是理念殺人兵不刃血啊。
難怪得道高人元吾氏說:「疾病的根源是思想錯誤。」母親的問題其實很大程度就是生活習慣的問題,但再高明的醫生也只能治病不能「治」習慣,所以疾病才會如此反反復復纏纏綿綿。當我指出母親這種不當的飲水思想時,她卻理直氣壯地反駁說:「以前不是你在強調要讓我們多喝水的嗎?每次回家就督促我們每天要喝八杯水,現在又說喝水不好了,喝與不喝都是你說,讓別人怎麼信。」
起初我都被將得啞口無言,是啊!我也曾是電視報紙的受害者啊,無奈深思之後我回答說:「對於一個人18歲和38歲時分別說的話你更信哪一個?」但每次都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講不清,所以這個問題一直在心裏糾結著,早就想排解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正像「風林火山」的空間裏的一句話——「幸福不會遺漏任何人,遲早有一天它會找到你,若渴望,請等待」。真的!請相信,只要誠心敬意,真的能夠心想事成,讓我卸下心結的轉機出現在這本書的出現及我有了切實體悟之後。
繼續回到這本書的觀點上。
該書宣導的主旨:飯水(水涵蓋所有液體類如湯、粥、飲料等等軟性食物)混合飲食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因為按照萬物陰陽一一相對應的特性,如白天屬陽,晚上屬陰;固體食物屬陽,液體食物屬陰;固體食物屬火,液體食物屬水;同理,身體吸入氧氣屬於陽氣韻,分解消化食物屬於陰氣韻……,如果不分屬性不分時段胡亂補胡亂吃,如白天應該重視固護陽氣韻的時候,偏偏飯水同食,相當於用水的陰性抵消或削弱火性特質,勢必影響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又或者,由於暴飲暴食胃裏始終殘存食物,身體一直處於陰氣韻的狀態而無暇顧及陽氣韻的培護,人體就容易出現呼吸短促精神不足的現象,故每天保持適度饑餓感非常重要,作者甚至對重病病人的調治提出一日兩餐,一日一餐甚至更甚的有必要的還要配合適當斷食等等系列的指導建議,而陽氣韻充足時人不僅神清氣爽,呼吸綿長,思維也很敏捷。
而作者對於飲水必要性的觀點不僅深深觸動我更激發我產生無限遐想,如他說:不必刻意飲水,只在身體需要的時候適量飲用,因為身體自然會從攝入的食物當中提取水分,更不必說身體自有其智慧,它自動會從人們沐浴等等行為甚至從濕潤的空氣中吸取水分,只是人們自作聰明僅把眼光局限於刻意地飲用行動上,以為只能靠這種直接的方式來補充,這其實是非常狹隘而膚淺的。
如果個人覺得確實有很必要飲水的也應該在飯食一或兩個小時以後攝入,當然最好是在晚上屬陰的時段(也是在晚飯後一或兩個小時後)飲用更能順天得勢,這就是順應自然宇宙規律天人合一(人身體是個小宇宙)和諧共生的道理,正所謂:順天者生,逆天者亡,人如果長期逆天而行怎會不得病呢?
本書作者以系統而拔高視野的角度啟發讀者從宇宙規律自然運行的高度來分析判斷問題,所以同樣的觀點經由他點出能給人撥雲見日的感覺,也許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古中醫所說的「他們有較好傳承」的原因,因為他們始終能站在大道、宇宙、自然規律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高度來分析傳達資訊,讓人堅信運作了萬萬億億年的自然規律始終沒有改變,雖然各朝代或時期所作的闡釋稍有不同如必須結合當期或時代的特點,但根本宗旨始終是大道至簡,順應自然的,這就叫傳承!
再縱觀我們國內的情況,其實也早有一些先知先覺的高人、名醫也一直在默默地傳遞著這樣的資訊,但由於當今所處仍是現代式西醫理念處於壓倒性統治地位的局面,他們的聲音十分微弱,甚至沒有市場,所以普通民眾難以接觸或者看到了也不一定會相信,所幸通過網路我無意收集了一些書或高人、名醫、名人有關這方面的心得和摘句,特摘錄如下作為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如:油麻菜QQ空間非常推崇的一位道家高人張至順老道長說:「不口渴為什麼要喝水?」
又據同樣是該空間的一篇博文「廈門中醫世家(下)——中醫的哲學」:
在紀錄閩南中醫世家白家母子的這幾天,我發現他們母子倆從來不喝水,至少沒有像地道閩南人一樣見面先泡茶待客,一起吃飯的時候更不得了了,我發現白醫生連菜湯都不喝!
「我從小不喝水的,更不要說喝茶了。」為什麼啊?白醫生沒有說為什麼,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所有賣茶的人都說喝茶有這個好那個好,沒有一個說它有什麼不好,這就不對了吧?」
在道觀辟穀的時候,蕭道長最常問的一句就是:「口水怎麼樣?」他認為辟穀期間最好把水穀也辟了,如果可以忍受最好不要喝水,因為一喝水你的口就更渴了,辟穀時身體對外獲取能量依賴消失了,自身的元神開始啟動「天一生水」........越喝越渴,一個似乎很悖論的建議,事實上果真如此。
我是在辟穀第三天開始飲水的,先是用礦泉水的蓋子來一口,之後我明白了,真的是越飲越渴,除了口,還有心,辟穀之後,至少我知道:人體是不需要那麼多水的,口不渴不要喝,或者少喝,聽身體的沒錯。
「茶喝多了對骨頭有影響,會引起骨質疏鬆,而且增加腎臟的負擔」,看我還在追問,白醫生說:「如果別人泡好了茶你就喝兩杯,但是不要每天都拎著一罐茶到處溜達啦。」
北京中醫界名醫徐文斌說:
「1、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麼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餘地,方便消化吸收,現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
喝水的學問還在於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2、喝凍水、凍飲料,牲口不如:
冷飲喝到胃裏,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 .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
又據一個有據可查的實例(原來收藏在bd空間裏的,後空間搞升級一些博文無故不是丟失就是被鎖,這篇文章也不了了之了),最後我是憑記憶大概描述給母親聽:孫中山先生長期受胃病折磨,看遍他所能接觸到的中西名醫一直看不好,直到有一次一位日本老人(還是一位醫生記不大清了)勸導他讓他改掉喜歡吃粥的習慣改為只吃乾飯類的幹性食物(好象早上也是吃的炒飯等),終於徹底治好了幾十年的老胃病。
為何強調不渴不喝和不要飯水同食,清朝名醫黃元禦著的《四聖心源》(李玉賓主校)早已把道理講得很清楚:水榖入胃,消於脾陽,水之消化,較難於榖,意是水和糧食進入胃中,需要依靠脾陽予以消化,但脾胃對水的消化較難於對糧食的消化。飯水同食勢必影響甚至抵消脾陽的運化能力,所以要分開攝入。即便如此飲用也要有前提,那就是不渴不喝,同樣依據該書所述「火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意思是當脾胃處於火氣、陽氣暢旺的時候,水進入胃裏很快就會被汽化蒸騰(接下來是「化為霧氣,遊溢而上,歸於肺家」),這時喝就不會給身體造成負擔,這就是身體自動發出的口渴的信號(當然飲湯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但西方式直觀理論卻恰恰相反,強調:每天要保證攝入充足水分,因為若等身體發出口渴信號,說明身體嚴重缺水,這當然是非常謬誤的。
等等還有諸多例子都一一列舉給母親,但她看是看了聽也聽了,不是水過鴨背就是左耳進右耳出,因為事後她仍然繼續堅持她的歪理,只能說媒體的作用真的太強大了!
最讓我悔不當初的一次經歷,本來只是好意打開馬來西亞保健醫生溫秀枝講解製作環保酵素的視頻給她看以長長見識,誰知看完後她唯一印象深刻的卻是溫醫生強調的:人體有70%的水分,每個人每天都應該飲用3000CC的水。結果她立馬就把這當成自己應該繼續牛飲的有力證據來反駁我,真是把我氣到張牙舞爪呲牙裂齒的,差點為之氣結。
無奈之下,針對母親在乎肥胖這樣的問題,我又處心積慮地提示母親注意溫醫生的體態:典型的水肥型體型。雖然她吃素十幾二十年但由於常年大量飲水,所以體型始終保持水胖型(這就是很多普通百姓常說的喝水也會胖的原因,其實這樣體形的人,脾胃通常是不好的)。而真正沒有這樣過量飲水而且又是素食(或葷素搭配)得當的人,其實身體各部位的比例一定是均稱協調的,因為身體自有智慧,它自己知道哪裡該長哪裡不該長。
當看完書後的某個中午,母親正坐在陽臺一邊剝著板栗曬著曖曖的冬陽,我刻意端著一碗炒麵坐到她身邊,又開始進行蓄謀已久地攻心戰(早前的某個晚上我已經向她預告過正在進行的飯水分離試驗,大概談了一些體驗,這次我又繼續絮絮叨叨地開始自說自話,習慣她從頭至尾都不置一語了)。
母親瞄一眼我的碗叨了一句:「又吃炒麵?」
「是的,今晚還要吃炒飯咧,嗯,想想看是芋頭、冬豆炒飯還是煮紅薯飯呢?」
母親不理會繼續埋頭仔細剝著板栗。
我也自顧自地說:「經過這段時間的試驗,我發現胃口好很多嘞喔,首先打嗝少了,大便也開始逐漸變好轉……但是昨晚我有些放鬆,多吃了幾個冷冷的橘子,結果今天早上拉肚子了,看來調理階段還是要嚴守規舉,除非等腸胃真調好了,但按照書上講的,吃也要在飯後一個或者兩個小時後吃,當然目前情況看最好吃曖過的好些。」
到重點了,母親仍專注地盯著她手上的動作,彷彿當我不存在似的,那眼神一點都不曾與我發生過交集。
「這段時間我一直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吃乾食物下去一點水都不喝,而且是整天都沒有喝一點水哦,胃裏竟然也能很快地產生很多消化液,因為當某餐吃得多一點時,不久後反芻出來,會有很多的水分,明顯不單單是口水的感覺,我在想這麼多的消化液在這麼短的時間就分泌出來,快的話我猜也就幾分鐘吧,慢的不過十多二十分鐘左右,照道理講它不是事先儲藏在某個地方等著的,因為就像人的眼淚一樣,肯定也是沒有地方預先存放著的,但它瞬間產生了,這多麼神奇!否則如果是事先預存的,該存多少呢?它又怎麼知道我要哭多久呢?!」
說完我盯著母親,看她的反應,終於她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起來,抬起頭笑著對我說:「它是沒曉得你要哭幾久?!那為什麼有的人哭到眼淚都乾了呢?」
我回答說:「那當然啦,哪個喊你哭更久?那種時候身體都要被哭傷了,還有眼淚?……為什麼會隨時哭隨時有呢?而且是瞬間就有,你說奇怪不奇怪?身體真是太神奇啦!我在想這是不是和天下雨是一個道理呢,你看天並沒有大量儲雨水的地方,但在需要時能瞬間下起傾盆大雨,其實它是以另外的方式儲存在雲裏了,雖然看不見不要以為它沒有,這就是自然界神奇奧妙的地方。其實人的消化液和眼淚何嘗又不是如此?比如消化液只要你一吃東西下去它就開始給你分泌,很快的。我這段時間都在體會這種感覺,真的很神奇,如果這個時候卻喝水或湯下去,身體肯定被誤導以為不用分泌了,不是馬上停止就是分泌出的消化液被混雜在水啊湯裏面去,根本就不能或者只有局部能接觸食物,更不用講那些油脂啊特別是愛吃肉的喝燉湯的,油脂全都自然浮在面上了,導致消化不徹底自然就產生積食,胃酸由此形成。……想想也不難理解哦,碗裏有油脂都很難洗掉,何況腸子還沒有碗這麼光滑,它也不可能像胃一樣能分泌消化液,吃完飯馬上喝水能把附著在腸壁的油脂都沖下去?我現在的明顯感覺,當採取飯水分離的方法後,胃酸的感覺真的感覺不到了。但是今早我還是大意了,繼續熱昨晚吃剩的紅薯粥(申明:書上說並不是說不可以吃粥,只是強調要根據個人需要,而且要在晚餐吃),結果又有點胃酸的感覺,昨晚吃就沒有這種現象,真的不服不行。”
說完,我特意拿書給她念那些調治好的病患事例,她竟然也耐著性子聽(其實她一貫都這樣,次次都擺出一副言聽計從的姿態,心從來都是遊移在外不在當下的)。但不管怎樣只要有一線希望我都不放棄,唯一需注意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再強硬要求更不該作繭自縛自我糾結。
最後她竟然真拿起那本書緩緩地從第一頁翻看,我如釋重負:謝天謝地!母親終於肯看(聽)了,至於能不能看得進,又能接受多少?我不敢再像以住那樣盲目樂觀,因為每天她仍深陷在先進知識和理念的狂轟濫炸中,我只能說,一切隨緣吧,畢竟個人有個人的造化。
正如世上沒有包醫百病的藥一樣,該書所宣導的養生觀點也肯定不能說適應所有人,我只結合自己及母親的情況,姑且把這種方法局限在適合脾虛的患者身上可能較妥當,因為正如另一個得道高人肯恩.威爾伯說的,要用整合和全觀的觀點看問題,即其實每一種觀點都是正確的,每一個觀點都適合某一部分的人群。
所以如果覺得有用試試無妨,因為沒有副作用,認為不恰當的就當水過鴨背看過就算,君不見果食者還常年只吃生冷的蔬菜水果,照樣活得活色生香,更有甚者,外國一個食氣者已幾十年滴食不進也照樣活得好好的,當然那是極少數更高層次甚至是帶著使命的修行人的作為,作為普通人不提倡盲目模仿。
但畢竟當今所處是一個資訊爆炸發展的時代,各種資訊、知識魚目混珠同時展現,如果不放寬心量,擴充見識,你又怎能保證你所堅持的習慣是適合你或是對的呢?!更別說擴展自己修心養身的體驗。就像牛奶、疫苗和轉基因等等問題我們都瞭解嗎?如果查明危害是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就像最著名的醫藥醜聞「反應停」事件使全球誕生了兩萬個沒有手腳像海豹的嬰兒;前幾年的含PPA感冒藥致心臟損害事件,最近在中國發生的年發生的息斯敏事件,直到有媒體發報《問責息斯敏:誰為你的16年之過埋單?》人們才驚覺醒悟……到時怎麼彌補?!
只有看清所有的問題時,我們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正確答案,所以接受自己能接受的,就把作者的觀點當成擴展自己思維的又一個資訊,不強求,不苛責,把接受——當美德!
延伸閱讀:
◎ 李祥文 著 ◎八正文化 出版
《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